文化
把家训写在墙上
立冬后不久,我来到罗瑞卿纪念馆。三合院里,青松金桂,依然苍翠。站在罗瑞卿大将铜像前,我深鞠一躬,抬头,似乎看见他不苟言笑的脸上,闪现出一丝慈爱的温情。
在南充这块热土上,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罗瑞卿可谓声名远播,受人敬仰。
纪念馆门口“大将高风垂史册,毕生肝胆照云天”的对联,是对罗瑞卿将军戎马倥偬一生的高度评价。罗瑞卿二十岁时从南充舞凤乡清泉坝出发,投考黄埔军校武汉分校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他参加过长征、在抗战时期主持抗日军政大学的工作,新中国成立后,又担任公安部部长、国务院副总理、中央军委秘书长、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,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及新中国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在全市“廉洁齐家·好风传承”的巡回演讲活动上,我听到了罗瑞卿将军的家风故事——《写在墙上的家训》。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工作繁忙,不常见到孩子,罗瑞卿便在家中的墙上写下他的要求:“学习必须是最好的”“不许抽烟,不许喝酒”“熟读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”等。
罗瑞卿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,不希望儿女靠父辈的荫护生活,他觉得孩子们应该自食其力,凭真本事在社会上立足。他常说:“你们出生在这个家庭里,没有什么可特殊的。你们要特殊,就是好好学习,好好工作,为国家多做贡献。”无论是在学校,还是生活中,罗家子女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的家属而享受过优待。罗瑞卿要求孩子们夹起尾巴做人,千万不要脱离群众。他还说:“我们都是幸运的,都是幸存者。无数先烈牺牲了生命,建立了新中国。和他们相比,我们有什么资格骄傲?你们就更没有骄傲的资本了。”
罗瑞卿的长子罗箭高中毕业时,凭着自己良好的物理学基础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,报考了原子能系,后来转入哈军工,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核物理专家。在位于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光学测量站的地堡里,罗箭一待就是八个月,与家里彻底失去了联系。核试验工作是高度机密,罗箭严守保密纪律,并不会因为父亲是当时的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就搞特殊。罗瑞卿虽然非常挂念儿子,却也从不多问,因为他知道这是机密工作,事关国家大事。
罗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父亲铁骨铮铮的外表下,对孩子们也是非常疼爱的,他知道我在核试验基地工作,条件非常艰苦,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让我回北京,他说越是艰苦的地方,越能锻炼人,鼓励我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为国防事业作贡献。“如果父亲现在还活着,他一定会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。作为革命后代,更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更应该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,自觉传承红色基因,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。”
罗瑞卿始终公私分明、廉洁自律。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,照见共产党人的信仰。
罗瑞卿将军夫人郝治平在《春天的思念》一文中深情地说,瑞卿是生在春天的人,他像春天一样,朝气蓬勃的一生,永远会给我和我们的孩子,还有他挚爱的祖国和人民,带来春天的希望和生机……
在这个冬天拜谒罗瑞卿将军,我的内心温暖如春。(廖天元 作者单位:四川省南充市纪委监委)
